2024-04-18  阅读(195)
原文作者:小小工匠 原文地址: https://artisan.blog.csdn.net/article/details/118459233

202404182039535541.png


Pre

Internet - TCP 的封包格式:TCP 为什么要粘包和拆包? 中提到了 TCP 利用发送字节数和接收字节数,这个二元组的唯一性保证顺序

那接着来看下保证顺序的具体算法以及TCP是如何实现的吧。 —— TCP 的滑动窗口算法

TCP 作为一个传输层协议,最核心的能力是传输。传输需要 保证可靠性 ,还需要 控制流速 ,这两个核心能力均由 滑动窗口 提供。

而滑动窗口中解决的问题,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长期使用的,比如设计一个分布式的 RPC 框架、实现一个消息队列或者分布式的文件系统等。


请求/响应模型

TCP 中每个发送的请求都需要响应。如果一个请求没有收到响应,发送方就会认为这次发送出现了故障,会触发重发

大体的模型,和下图很像。但是 如果完全和下图一样,每一个请求收到响应之后,再发送下一个请求,吞吐量会很低。因为这样的设计,会产生网络的空闲时间,说白了,就是浪费带宽 。带宽没有用满,意味着可以同时发送更多的请求,接收更多的响应。

202404182039538522.png
一种改进的方式,就是让发送方有请求就发送出去,而不是等待响应。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,发送的数据连在了一起,响应的数据也连在了一起,吞吐量就提升了

202404182039545693.png

但是如果可以同时发送的数据真的非常多呢?比如成百上千个 TCP 段 都需要发送,这个时候带宽可能会不足。像下图这样,很多个数据封包都需要发送,该如何处理呢?

202404182039550164.png


排队(Queuing)机制 ???

在这种情况下,通常我们会考虑排队(Queuing)机制。

202404182039553745.png
考虑这样一个模型,如上图所示,在 TCP 层实现一个队列。

新元素从队列的一端(左侧)排队,作为一个未发送的数据封包。开始发送的数据封包,从队列的右侧离开。

思考一下,这个模型有什么问题吗?

202404182039557856.png

这样做就需要多个队列,我们要将未发送的数据从队列中取出,加入发送中的队列。然后再将发送中的数据,收到 ACK 的部分取出,放入已接收的队列。而发送中的封包,何时收到 ACK 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,这样使用队列似乎也有一定的问题


滑动窗口(Sliding Window)

在上面的模型当中,我们之所以觉得算法不好设计,是因为用错了数据结构。有个说法叫作如果程序写复杂了,那就是写错了。这里其实应该用一种叫作滑动窗口的数据结构去实现。

202404182039563437.png
如上图所示:

  • 深绿色代表已经收到 ACK 的段
  • 浅绿色代表发送了,但是没有收到 ACK 的段
  • 白色代表没有发送的段
  • 紫色代表暂时不能发送的段

下面我们重新设计一下不同类型封包的顺序, 将已发送的数据放到最左边,发送中的数据放到中间,未发送的数据放到右边。假设我们最多同时发送 5 个封包,也就是窗口大小 = 5。窗口中的数据被同时发送出去,然后等待 ACK。如果一个封包 ACK 到达,我们就将它标记为已接收(深绿色)

如下图所示,有两个封包的 ACK 到达,因此标记为绿色。

202404182039566968.png

这个时候滑动窗口可以向右滑动,如下图所示:

202404182039570399.png

重传

如果发送过程中,部分数据没能收到 ACK 会怎样呢?这就可能发生重传。

如果发生下图这样的情况,段 4 迟迟没有收到 ACK。

2024041820395733310.png

这个时候滑动窗口只能右移一个位置,如下图所示:

2024041820395761911.png

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后来段 4 重传成功(接收到 ACK),那么窗口就会继续右移。如果段 4 发送失败,还是没能收到 ACK,那么接收方也会抛弃段 5、段 6、段 7。这样从段 4 开始之后的数据都需要重发


快速重传

在 TCP 协议中,如果接收方想丢弃某个段,可以选择不发 ACK。发送端超时后,会重发这个 TCP 段。而有时候,接收方希望催促发送方尽快补发某个 TCP 段,这个时候可以使用 快速重传 能力。

例如段 1、段 2、段 4 到了,但是段 3 没有到。 接收方可以发送多次段 3 的 ACK。如果发送方收到多个段 3 的 ACK,就会重发段 3。这个机制称为快速重传。这和超时重发不同,是一种催促的机制

为了不让发送方误以为段 3 已经收到了,在快速重传的情况下,接收方即便收到发来的段 4,依然会发段 3 的 ACK(不发段 4 的 ACK),直到发送方把段 3 重传

2024041820395790712.png


窗口大小的单位是 — 字节数

思考另一个问题,窗口大小的单位是多少呢?在上面所有的图片中,窗口大小是 TCP 段的数量。 实际操作中,每个 TCP 段的大小不同,限制数量会让接收方的缓冲区不好操作,因此实际操作中窗口大小单位是字节数


流速控制

发送、接收窗口的大小可以用来控制 TCP 协议的流速。窗口越大,同时可以发送、接收的数据就越多,支持的吞吐量也就越大。当然,窗口越大,如果数据发生错误,损失也就越大,因为需要重传越多的数据。

2024041820395853013.png
举个例子:我们用 RTT 表示 Round Trip Time,就是 消息一去一回的时间

假设 RTT = 1ms,带宽是 1mb/s。如果窗口大小为 1kb,那么 1ms 可以发送一个 1kb 的数据(含 TCP 头),1s 就可以发送 1mb 的数据,刚好可以将带宽用满。

如果 RTT 再慢一些,比如 RTT = 10ms,那么这样的设计就只能用完 1/10 的带宽。 当然你可以提高窗口大小提高吞吐量,但是实际的模型会比这个复杂,因为还存在重传、快速重传、丢包等因素。

而实际操作中,也不可以真的把带宽用完,所以最终我们会使用折中的方案,在 延迟、丢包率、吞吐量 中进行选择,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。


总结

为了提高传输速率,TCP 协议选择将多个段同时发送,为了让这些段不至于被接收方拒绝服务,在发送前,双方要协商好发送的速率。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确定网速,所以 协商的方式,就变成确定窗口大小

有了窗口,发送方利用滑动窗口算法发送消息;接收方构造缓冲区接收消息,并给发送方 ACK。滑动窗口的实现只需要数组和少量的指针即可,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算法。像这种算法,简单又实用,比如求一个数组中最大的连续 k 项和,就可以使用滑动窗口算法。


QA

Question: 滑动窗口和流速控制是怎么回事?

滑动窗口是 TCP 协议控制可靠性的核心

发送方将数据拆包,变成多个分组。然后将数据放入一个拥有滑动窗口的数组,依次发出,仍然遵循先入先出(FIFO)的顺序,但是窗口中的分组会一次性发送。窗口中序号最小的分组如果收到 ACK,窗口就会发生滑动;如果最小序号的分组长时间没有收到 ACK,就会触发整个窗口的数据重新发送

另一方面,在多次传输中,网络的平均延迟往往是相对固定的,这样 TCP 协议可以通过双方协商窗口大小控制流速。补充下,上面我们说的分组和 TCP 段是一个意思。

既然发送方有窗口,那么接收方也需要有窗口吗

我们一起思考下,接收方收到发送方的每个数据分组(或者称为 TCP Segment),接收方肯定需要缓存。举例来说,如果发送方发送了:1, 2, 3, 4。 那么接收方可能收到的一种情况是:1,4,3。注意,没有收到 2 的原因可能是延迟、丢包等。这个时候,接收方有两种选择。

选择一:什么都不做 (这样分组 2 的 ACK 就不会发送给发送方,发送方发现没有收到 2 的 ACK,过一段时间就有可能重发 2,3,4,5)。 当然具体设计还需要探讨,比如不重发整个分组,只重发已发送没有收到 ACK 的分组。

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性能太差,重发了整个分组(或部分)。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另一种选择。

选择二:如果重发一个窗口,或部分窗口 ,问题就不会太大了。虽然增加了网络开销,但是毕竟有进步(1 进步了,不会再重发)。

性能方面最大的开销是 等待超时的时间 ,就是发送方要等到超时时间才重发窗口,这样操作性能太差。因此,TCP 协议有一个 快速重传的机制 ——接收方发现接收到了 1,但是没有接收到 2,那么马上发送 3 个分组 2 的 ACK 给到发送方,这样发送方收到多个 ACK,就知道接收方没有收到 2,于是马上重发 2。

无论是上面哪种方案,接收方也维护一个滑动窗口,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接收窗口的状态,可以和发送窗口的状态相互对应了。

2024041820395889014.png

阅读全文
  • 点赞